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我也會畫插畫^^

我也绘画插画(Illustration)是一堂很受同学们欢迎的课程,
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一个故事,
同学可以选择,
其中的一个情节进行插画创作。
媒材(media),形式不限,
同学可以依据其天马行空想像,
绘制自己的插画。

本学年共进行了3次的插画创作,
分别是
1 卖香屁的大胖,
2 我最害怕的东西是......,如果遇到他该怎么办
3 弹吉他的Indapolinge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空間大發現

在凹凸不平的物体,将纸张放置在物体上,利用铅笔在纸上涂色,
底下的纹理便呈现在纸上。

借由拓印的游戏,
让孩子可以拿著纸笔既熟习又陌生的空间,探索发现。
让同学从新感受熟悉的空间;
让空间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

课程分2部份进行,
第一部份:先引导同学认识何谓凹凸,如何在凹凸的物体上拓印,
后带领同学在校园内寻找可拓印的对象。

第二部份:引导同学将所拓印的图案,根据其造形纹路,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馬林百列圖


本課程以認識清明上河圖(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ching-ming festival)為學習重點。

清明上河圖是描繪描繪北宋首都開封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今日存世的畫作以宋代張擇端的作品年代最早,後代的畫家亦喜愛以此題材進行繪畫創作,本院就藏有七件題名為〈清明上河圖〉的作品,而以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堪稱其中最精彩者。此件作品為清乾隆元年(1736)由五位宮廷畫家共同繪製而成,畫幅縱35.6公分,橫達1152.8公分。畫面中增添了許多明清時期的風俗民情,描繪相當精細,可說是認識當時人們生活面貌的最佳材料!---摘自國立台北故宮網站

清明上河圖局部 (全圖導覽請按我


介紹完清明上河圖的故事後,
同學們利用長幅的宣紙,
繪製屬於自己的 ‘清明上河圖’,
內容以描繪住宅周遭環境為核心。
由於本校的學生以居住在馬林百列居多,
故此單元的活動取名為馬林百列圖。


野餐記


课程核心为泼洒技巧的介绍与运用。

泼洒技法在中国绘画上运用广泛,
最近捐赠大批作品予新加坡美术馆的
中国知名画家吴冠中先生,
在其国画的作品中,
明显可见线条与泼洒技法的运用。





西方美术史洪流中,
美国艺术家
Jackson Pollock
则是这方面的翘楚,
其作品使用泼洒,滴流,等方式作画
为美国抽象表现(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代表人物。



Jackson Pollock 作畫中


Jackson Pollock作品


這堂課絕對需要這種裝備






大家都很開心,其實老師一直都在提心弔膽


隔天林慧美還跟我要5塊錢洗衣費用;


陳斯淵還用顏料潑我,真的太可怕了!!!!




這年頭人人都能當大師了 .............

如果覺得還不過癮,
请游览这个网站
http://www.jacksonpollock.org/
就会出现一张干净的画布,只要移动滑鼠,
马上能创造一幅属于自己的现代画,不论用色笔触都
充满了大师的味道!!!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基礎版畫-凸版

版畫是用版來當媒介所製作的繪畫,
而不是直接描畫、速寫等。
它是一種間接藝術,也是複數性藝術。
法語Gravure、英文print,
在美國則graphic art與print making適用。
版畫大致上分成凹(intaglio)、凸(relief)、
平(planographic)、孔(stencil)四大版種,
此次的課程以介紹凸版畫的製作與印刷為課程核心。

談到凸版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的甲古文,
直到宋朝由於活字印刷和紙張的發明,
民間所生產的通俗文學和佛經,
需要大量的插圖,間接促進了凸版畫的發展。
20世紀初出土於敦煌的《金剛經》,為世界最早的凸版畫之一,

《金剛經》


凸版畫的原理非常簡單,
只要將版面不需要的地方挖刻掉,在凸面滾上顏色,
印刷所得到的就是凸版上面的形態。
同學們利用保力龍(Polystyrene)製造的版,
經由原子筆給版子划凹
所需要的部份,後把紙張放在滾過顏料的版子上,
用湯匙在紙張上施壓,便完成一件凹版畫作品。












位於新加坡河旁的新加坡泰勒版畫院(singapore tyler print institute)
常有舉辦版畫相關的研習活動與展覽,
有興趣的同學可遊覽http://www.stpi.com.sg/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移花接木玩拼貼

「拼貼」這名詞來自法文動詞「膠黏」﹝Coller﹞。
在英文中,它是動詞也是名詞。
拼貼的手法多元化,
不僅僅在創作的顏色、肌理和質感上有變化,

其中遊戲的性格和反諷的趣味,非現實的重組和敘述手法,

後來都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當代藝術的發展。


所謂的拼貼其實就是將一些看起來毫無相關的元素,

藉由剪(解構),貼(重新組合)的動作
衍生一個全新的畫面。
畢卡索於 1912 年創作出第一件精緻藝術的拼貼作品,
即《
有藤椅的靜物》﹝Still Life with Chair Caning﹞;
他在畫布上黏了一片印有藤編固案的油布。

以此方式取代了直接在畫布上畫出藤編圖案,
從此模糊了藝術中真實與幻象之區別。



英國藝術家David Hockney也作了一系列的拼貼作品,
他拍攝了無數的局部影像,
再將這些照片重新組合,
呈現多點視覺與超現實的視覺效果。


這次的課程中,
要求同學利用雜誌或報紙上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圖片,
將這些圖片利用用拼貼技法, 創作一幅有趣且富有創意的作品。


1d 林慧美




1d 陳穎杰

筆觸隨意豪放,構圖協調完整
完全看不出是一位7歲小朋友的作品。